陈前维在授课中。
【幸福定格】
讲述人:宁夏职业技术大学纺织与服装技术系副主任 陈前维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
在宁夏职业技术大学,有一群青年教师,一手理论教学,一手实践指导,既能上得了三尺讲台,又玩得转各种实训设备。这样的“双面手”甚至“多面手”在职业教育领域,被称为“双师型”教师。
身为其中一员,我走上工作岗位已10年,曾在企业从事技术工作,后来转行成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经历不同,初心不变,我对技能人才培养有着深切的体悟与认知。
200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宁夏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装备的开发,开发的麻绒交织面料和羊绒絮片填补了市场空白。
2017年,“转战”宁夏中银绒业毛精纺制品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生产技术、质量、资产和人事行政等工作,并协助上市总公司总工程师完成技术研发工作。
同一年,得知当时的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招聘人才,我决定加入。
从“智工”变成了“智老师”,开启了人生全新赛道,任职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如今升格为宁夏职业技术大学)担任纺织与服装技术系副主任。
学校重视产教深度融合,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相结合。我的经历,与学校推崇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课堂上,给学生讲述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拦路虎”,以及苦思冥想出来的“小窍门”。每次课后,当有学生提出问题,我会倾囊相授。
说起最欣慰的事,肯定是看到学生成才。学校坚持以赛促学促教,2024年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宁夏赛区金奖并入围全国总决赛;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宁夏赛区一等奖;“中银杯”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装创意设计与工艺赛项一等奖并入围全国总决赛……从中历练成长的学子们,为“大国重器”增添力量……近5年全校培养了1.3万名毕业生,其中80%以上扎根本地就业,为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人才动能。
职业教育赶上了产业发展的好时候。
当前,宁夏正加快构建“六新六特六优+N”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些产业对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迫切。与之相呼应的是,我们学校从“学院”升级为“大学”,通过实施“1347”发展战略和“强师赋能”等九大计划,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宁夏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切身感受到职业教育发展始终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我将继续扎根教学一线,用知识、才能,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我坚信,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聚百年青春之火,燃吾辈时代之光,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数据观察】
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概念统计的是16岁至59岁的劳动力受教育状况。现在宁夏的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2年,全区通过以下路径来实现:
稳步推进“学有优教”向全覆盖迈进;完成宁夏师范学院更名宁夏师范大学,设立宁夏职业技术大学、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大学2所职教本科高校,新设宁夏卫生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宁夏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所职业院校;打造产教融合基地32个和专门教育学校2所;深化高校教师职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教育评价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平稳落地,所有县(区)全面实施“县管校聘”改革;在提高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存量劳动者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努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这种从“人口数量”到“人口质量”的跨越,为经济长期增长注入了持久动能。
【心愿清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正面临着从“找工作”到“谋职业”的难题,亟待弥补“后劲不足”的缺憾。
如何破解难题?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最显著的变化,是将“就业面向”调整为“职业面向”,更加明确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顶层设计已出,关键看落实。陈前维更加期待,建立健全以“职业导向”为核心理念的专业认证标准体系,依据行业岗位典型职业任务需要提取职业能力清单,形成毕业要求,凝练培养目标,进而优化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记者 高 菲 文/图)